体育生巨大粗爽GVVIDEOS_最新无码国产在线视频2021_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男男GAY做受ⅩXX高潮

OA
交融共通 智創未來
當前位置:首頁/備份稿件
47小時!7條生命這樣脫險
來源:中國應急管理報 日期:2023-05-24

圖片

被困人員被救出

“重巒疊嶂,群峰縱橫”,這是云南省臨滄市人民政府官方網站對當地的描述。

交通一直是制約臨滄經濟發展的最大瓶頸。為此,近年來,當地不斷加速修路。截至目前,臨滄境內共有在建高速公路240.6公里,其中隧道91.4公里、橋梁66.9公里,橋隧比達65.8%。

4月11日凌晨4時20分許,位于臨滄市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在建的臨雙高速天生橋隧道出口端左幅ZK13+746緊急停車帶加寬處突然發生塌方,導致在掌子面施工的7名人員被困。

隧道從山脈中打通,救援也沿著山脈挺進。

塌方、黑暗、煎熬、聲音、希望、字條、被救……一場與時間和生命的賽跑,一次拯救和自救的雙向奔赴,在祖國西南邊陲展開。

47小時!分秒必爭

4月11日4時20分許

天生橋隧道出口端左幅發生塌方,7名人員被困

4月11日8時許

第一根水平探孔打通,向人員被困區域輸送新鮮空氣

4月11日14時40分許

被困人員敲擊水平探孔的聲音越來越明顯,救援人員確定被困區域有幸存人員

4月11日17時許

第二根水平探孔打通,向洞內輸送食品

4月11日17時50分

被困人員通過第二根水平探孔傳出字條,上面寫著:“有7個人,全部安全,吃的,水,手電。”

4月12日8時10分

場地平整完畢,大口徑水平鉆機開始鉆進

4月12日23時58分

大口徑水平鉆機鉆頭打通坍塌體

4月13日2時58分

大口徑水平鉆機內鉆桿全部撤出,形成救援通道

4月13日3時29分

7名被困人員全部被救出

1

集結準備——

一個目標:全力、科學、迅速救出被困人員

國家專業隊負責人在機場電話溝通擬出“大口徑鉆機+小導坑”的初步救援方案;接到調度指令13分鐘后,首批救援人員和部分裝備組成先遣隊出發

4月11日一大早,剛剛結束出差任務的國家隧道應急救援中鐵二局昆明隊(以下簡稱隧道救援昆明隊)隊長李影平和黨委書記穆樹元正準備從北京飛回昆明。在前往大興國際機場的途中,李影平接到云南省交通運輸廳安全總監和昆的電話:“雙江縣天生橋隧道塌方,7人被困。”

市、縣救援力量已第一時間到現場開展救援工作。

天生橋隧道左幅長度為5247米,距離施工完畢還有28米。經初步測算,塌方長度約20米、寬約22米,塌方量約為3000立方米,塌方處位于隧道左幅出口處2550米。根據這些數據,專家們研判后一致認為,掌子面極大可能有生存空間,被困人員有很大的存活幾率。

詳細了解了塌方情況后,李影平、和昆立即與救援專家組組長、云南省交通發展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總工程師張卓通了電話,初步確定了“大口徑鉆機+小導坑”的救援方案。

此時,接到事故信息后,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中心高度重視,立即響應。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中心黨委副書記、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陳奕輝立即趕到值班室指揮調度,全程指導救援工作。

圖片

救援現場

至此,國家、省、市、縣、鎮已實現五級聯動,市縣應急管理、消防救援、交通運輸、公安、礦山救援隊、施工單位、醫療衛生等多部門和機構參與,供電、通信、后勤等多要素保障,為應急救援順利開展提供堅強的后盾和有力支持。

李影平、穆樹元、和昆、張卓初步確定的方案最終得到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中心的肯定,并確定為“兩主一備”救援方案立即執行。

有著十多年隧道事故救援經驗的李影平向記者介紹,“兩主”是在隧道左幅進口端通過實施小導坑掘進、在出口端使用大口徑水平鉆機鉆進救援,從兩端同時向被困區域打通救援通道;“一備”則是在出口端做好小導坑掘進打通救援通道的準備。

這時,云南交投集團云嶺建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云嶺公司)救援人員從隧道左幅進口端鉆進的第一個水平探孔已打通,并將高壓氣管塞進探孔內輸送空氣。而第二根探孔也已準備開始施工,為的是打通后向被困區域輸送食物和水。

“雖然通風管道已打通,但還不知道被困人員是否存活,因此每個人的心都是懸著的。”李影平說,為了能第一時間趕到事故現場,他立即與東航執飛機組溝通,提前與昆明長水國際機場進行協調,說明緊急情況,便于他們一降落昆明就能夠直接登上飛往臨滄的飛機。

與此同時,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中心派出的礦山救援中心二級巡視員邱雁和工作人員申辰組成的工作組也已趕赴現場,協調指導救援工作。

應地方有關部門請求,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中心指令隧道救援昆明隊攜帶大口徑水平鉆機等裝備立即趕赴事故現場參加救援。

11日9時18分,接到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中心調度指令13分鐘后,隧道救援昆明隊副隊長肖敏帶領首批救援人員和部分裝備組成先遣隊出發。隧道救援昆明隊其余救援力量,共9車47人,攜帶大口徑水平鉆機等專業救援裝備37臺套,陸續趕赴現場參加搶險救援。

就在各方力量陸續前往現場過程中,11日11時許,被困人員通過敲擊水平探孔發出回應。但由于洞外聲音嘈雜,救援人員不敢確定這是否是被困人員傳出的信號。直到14時40分許,被困人員敲擊水平探孔的聲音越來越明顯,救援人員確定被困區域有幸存人員。

“等到有敲擊聲音回應的那一刻,所有人都興奮了起來。”云嶺公司市政分公司黨委書記李文京說,那時大家唯一擔心的是7人是否都幸存。

11日15時28分,肖敏抵達救援現場后,第一時間向指揮部報到,并參與專家組制定實施性方案。方案對隧道左幅進口小導坑位置做了調整。

“對隧道左幅進口小導坑位置進行調整,是為大鉆機救援法提供空間,在救援方法和作業空間上能夠得到延展。”肖敏說,這一方案的調整,得到了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中心的肯定。

11日17時許,從隧道左幅進口掌子面往出口塌方方向的第二根水平探孔打通。

李文京對記者說,第二根水平探孔的直徑有89毫米,他們將3個手電筒、2部對講機、水、面包、紙、筆等物品綁在鋼筋上送進了被困區域。通過對講機,云嶺公司救援人員與被困人員取得了聯系,但因聲音斷斷續續,聽不清具體的內容。

50分鐘后,被困人員通過第二根水平探孔傳出字條,上面寫著:“有7個人,全部安全,吃的,水,手電。”

現場頓時響起一陣熱烈的掌聲。接下來,盡快把7名被困人員順利救出的情緒涌上每個人的心頭。

11日22時19分,隧道救援昆明隊的620毫米大口徑水平鉆機抵達現場。截至這個時間節點,所有救援力量和裝備均已抵達現場,他們只有一個目標:盡快救出被困人員。

在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中心的指導下,穆樹元牽頭,第一時間在救援現場成立“隧道救援昆明隊臨時黨支部”,讓黨旗在救援一線高高飄揚。這是對隧道救援昆明隊一直秉持的“工作開展到哪里,黨建就覆蓋到哪里”的理念的貫徹。

2

自救等待——

“相信黨和政府一定能把我們救出去”

塌方后第一時間通過呼喊聚攏到一起;經歷過塌方的工友給大家打氣;水和食物一起分享;在黑暗中尋找水平探孔

寫字條的被困人員叫查時先(化名),從事隧道施工已有4年時間。

14日早上,見到記者時,他說的第一句話是:“從來沒有遇到過這么危險的情況……”查時先接著說,塌方的瞬間,他看見滾落的石塊將電線砸斷產生火花,隨之而來的便是無盡的黑暗。“那一刻,我能聞到塌方導致的灰塵布滿密閉空間帶來的土腥味,呼吸開始不暢。”

因為施工時不能帶手機,所以7名被困人員找不到一丁點亮光,也與外界失去了聯系。靠著生存的本能,他們相互呼喊,在漆黑的密閉空間中摸索著聚攏到一起,以便在黑暗中尋找到一絲安全感。

“聚攏后,我們蹲在一起。好在有位工友原來經歷過小塌方。那位工友一直在安慰我們,并告訴我們不要隨意走動,以免造成二次傷害。”查時先說。

查時先口中經歷過小塌方的工友叫高文鳴(化名)。2019年,在另外一條高速公路施工現場,高文鳴施工的基坑也塌方過,所幸的是塌方面積不大,只埋過了小腿。“這次是真的經歷了生死,好在我們很幸運。同時我們選擇耐心等待,相信黨和政府一定能把我們救出去。”高文鳴向記者表達他對救援人員的信心及求生的渴望。

為了穩定大家的情緒,高文鳴不斷和6位工友開玩笑,緩解大家壓抑、緊張的情緒。他們所攜帶的水總計只有1升左右,還有2塊當地的干糧——粑粑。

“口渴時,我們只是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一點,讓水多在嘴里轉兩圈,把嘴唇打濕。誰也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夠被救出去,我們開始有意識地自救,并等待救援。”高文鳴說。

圖片

救援現場

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當聽見被困區域外不斷傳來擊打水平探孔的聲音后,被困人員確定外界已經開始施救。

“救援人員將第一根水平探孔打通后,我們聽到擊打水平探孔的聲音,感受到了有氣流在密閉空間內流通,就確定了通風管道已打通。”被困人員周士貴(化名)干了六七年隧道施工,他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在黑暗中摸索到掌子面,尋找水平探孔。

令周士貴驚喜的是,經過不懈努力,他摸到了水平探孔,于是連忙撿起腳下的石塊開始擊打向外界作出回應。

“或許是外界施工聲音太大,我擊打后,外界并沒有第一時間回應。”周士貴說,不知道過了多久,他又聽見了外界擊打水平探孔的聲音。那一刻,他們覺得被救的希望更大了。

當第二根水平探孔打通,部分物資送進來后,7名被困人員重新見到了手電筒發出的亮光。被困人員普廷偉(化名)說:“過了一會兒,救援人員通過水平探孔對我們喊話,問我們還要什么。我們回答說要吃的、水、手電。怕救援人員聽不見,查時先則寫了一張字條綁在鋼筋上。”

隨后,救援人員又將電線送了進去。被困人員將電線接上,重新讓被困區域的燈泡亮起。

11日23時50分,為了讓被困人員更加安全,也能更好地休息,救援人員開始指導被困人員開啟科學的輪值制度。7名被困人員中2人值班,觀察洞體上方是否有裂痕和再次坍塌的危險,隨時與外界保持聯系;另外5人休息,值班的人累了就替換。

云南盛產茶葉,7名被困人員都是臨滄云縣人。考慮到這一點,救援人員在12日凌晨1時25分第5次送物資時,還將泡好的茶水灌進水瓶內送進去。

12日12時,救援人員提供的飯菜中還特意準備了雞湯,讓被困人員更好地保持體力,并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

被困人員中最小的是曾進麟(化名),只有26歲。他對記者說:“我平時都很少能喝上雞湯,沒想到在被困現場喝到了,真的要感謝救援人員。我們當時覺得,我們很快就能出去了。”

3

救援不停——

考驗一個接著一個,用信心和決心一一化解

網絡耗材不夠,素未謀面的經營商第一時間送到現場;發動機溫度過高,全縣動員買來3噸冰塊降溫;遭遇工字鋼,立即調整掘進方案;供電不足,供電部門增設供電設備;一氧化碳濃度超標,增加風筒加強通風……

隧道救援昆明隊信息中隊中隊長熊丹負責駕駛衛星指揮車,是第一批抵達現場進行救援的人員之一。他的第一個任務就是讓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中心與救援現場取得聯系,并實現可視化救援。

在通風管道和生命通道(送食物的第二根水平探孔)打通后,熊丹在隧道左幅進口處布控了1個4G布控球,并在出口處布控了2個4G布控球。

“兩端都布置布控球,是為了讓現場指揮部和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中心能實時觀看到救援進度畫面。”熊丹說。

行進途中,熊丹就提前安排監控耗材遞送,在網上聯系了雙江縣經營網絡耗材的經營商王華,請他第一時間將耗材送往救援現場。

“我當時問王華耗材多少錢,素不相識的他卻說先不管錢,救人要緊。”熊丹說。

圖片

救援現場

11日18時,根據現場救援指揮部的安排,臨滄市消防救援支隊滅火救援指揮部副部長李配然和應急通信勤務班副班長羅集,通過支隊4G單兵設備將實時視頻轉接至現場指揮部。隧道救援昆明隊也將畫面傳輸至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中心,輔助專家進行決策。

12日6時30分,天生橋隧道左幅進口的小導坑繼續挺進,出口完成坍體反壓和620毫米大口徑水平鉆機作業平臺搭建。8時10分,620毫米大口徑水平鉆機完成安裝調試工作,開始鉆進作業。

在現場負責鉆機作業的是隧道救援昆明隊鉆機中隊兩位副中隊長——劉坤和劉彭,他們都有10年左右的隧道救援經驗。他們一邊操作鉆機挺進,一邊根據鉆進和出渣情況判斷鉆機運行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

果不其然,劉坤和劉彭遇到了正常施工都會遇到的問題——發動機溫度過高、遇到工字鋼。

由于是正坡隧道且掘進長度超過2.5公里,通風困難,發動機產生的高溫使隧道內的溫度也提升了不少。隧道救援昆明隊導坑中隊副中隊長龔太萬負責連接12根救援通道鉆管之間的螺絲固定。他說:“隧道內的溫度接近40℃,每名隊員身上的戰斗服都濕透了,不少隊員的腿上立馬長起了痱子。”

而高溫給劉坤帶來的感受是:“水能一直喝!”

時間就是生命,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劉坤隨時監測發動機溫度,向現場指揮部報告,提出用冰塊降溫的方法。

在現場指揮部的邱雁和申辰了解情況后,第一時間與臨滄市應急管理局局長張發云和雙江縣應急管理局局長申學德溝通協調,立即把雙江縣能買到的所有冰塊,總計3噸全部運往救援現場。

溫度過高的問題解決后,劉彭又遇到了工字鋼的問題。“操作鉆機挺進的過程中要保證快和穩,而工字鋼是水平鉆機挺進過程中的攔路虎,硬度高韌性強。”劉彭向記者介紹,遇到工字鋼后,他沒有采取切割的方式鉆進,而是根據經驗采用加大推力的方式將工字鋼頂開。

解決這些問題后,在邱雁的協調下,指揮部指派專人負責隧道內現場指揮協調,科學安排鉆機操作等作業班次,保障現場各項平行施工作業有序開展。

同時,指揮部還針對現場電力供應不足的情況,組織供電部門增設供電設備,保障鉆機等救援裝備電力供應,大口徑水平鉆機得以迅速推進。

12日11時32分,隧道左幅出口端大口徑水平鉆機已掘進8.8米,超過了進口小導坑的8米。

然而就在工作順利推進的時候,救援現場又出現了緊急情況——一氧化碳濃度超標。隧道救援昆明隊隊員將此消息報告現場指揮部后,現場專家立即建議設定一氧化碳濃度閾值,一旦超標,立馬組織相關人員退出工作區域,保障人員安全,同時建議增加風筒數量,加強通風,保證空氣質量。

現場施工擾動很大,考慮到山體自身失穩可能引起再次塌方風險,指揮部要求現場救援人員加強作業安全防護和現場支護,設兩名安全員注意觀察圍巖情況,做好監控量測,發現危險情況,立即組織有序撤離。

4

成功救出——

“按照年齡大小依次出洞”

每次遇到問題停機,溝通就開展一次;國家專業隊隊員主動請纓進入被困區域協助脫困;被困人員按照年齡大小排隊有秩序出洞

12日18時17分,大口徑水平鉆機不斷推進。現場指揮部決定與被困人員溝通,做好撤離前的準備工作。

負責這項工作的是熊丹,他每隔一個小時就與被困人員做一次溝通,了解他們的身體情況、被困區域的環境和地質情況等,確保安全。

從此時到救援通道被打通,大口徑水平鉆機停機了3次。每次停機,熊丹都會與被困人員進行溝通,告訴他們不要著急,停機是因為空氣質量差和發動機溫度過高。

圖片

救援現場

12日23時10分,被困區域內的視頻監控畫面能夠清晰地看見大口徑水平鉆機的鉆頭。熊丹再次告知被困人員,遠離鉆頭,避免二次傷害。

12日23時58分,大口徑水平鉆機鉆頭打通坍塌體。現場指揮部又一次響起熱烈的掌聲。

4月13日凌晨2時58分,隧道救援昆明隊將620毫米大口徑水平鉆機內鉆桿全部撤出,并優化外管伸出長度,形成救援通道。救援人員用冰塊進行降溫后,3時19分,隧道救援昆明隊搜救中隊副隊長慕開洪、劉坤、劉彭、龔太萬4名隊員主動請纓,依次通過救援通道進入被困區域,解救被困人員。

進入被困區域后,慕開洪依次確認7名被困人員身體狀況,為他們戴好護具,并安撫被困人員情緒。“出洞時不要著急,我們按照年齡大小依次出洞,大家覺得有什么問題嗎?”慕開洪問。

被困人員一致同意之后,4名隊員和7名被困人員依次排好隊,出洞。

13日3時25分,被困人員曾進智(化名)第一個被救出。3時29分,7名被困人員全部被救出。這4分鐘里,救援現場的掌聲不曾停過。

此時,臨滄市消防救援支隊派出的3車16人帶領120醫護人員編隊早已在塌方點等候。現場車輛停放后,消防救援人員協助隧道救援昆明隊將7名被困人員安全扶送至相應救護車內,并詢問被困人員相關情況。

13日3時35分,7名被困人員被送往臨滄市人民醫院接受進一步檢查治療和心理疏導。

至此,在祖國西南邊陲展開的這次隧道塌方47小時救援行動圓滿結束。

5

救援經驗——

“前方盡力,后方給力,專家助力”

救援結束后,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中心總結了本次救援的經驗

應急管理部和云南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各方救援力量齊心協力、密切配合,國家專業隊發揮主力作用、國投先進裝備發揮關鍵作用,做到“前方盡力,后方給力,專家助力”,實現了科學、安全、高效三者有機統一。

圖片

前方救援指揮部會商

(一)科學救援。科學制定救援方案,研究制定了“兩主一備”救援方案,并組織有效實施。運用先進技術裝備,調度大口徑水平鉆機投用施工、打通救生通道。發揮專家技術指導作用,加強施救過程中的風險研判、方案優化、技術支撐和安全保障。

(二)安全救援。保障救援作業安全,設立救援現場“雙安全員”,使用不同型號儀器“雙機監測”,持續做好監控量測,全程觀察頂板圍巖及支護、檢測有毒有害氣體濃度等情況。保障被困人員安全,指導被困人員遠離坍塌體,選擇安全位置避險,建立音視頻通信聯絡,輸送食物、水等給養物資,細化被困人員安全解救方案,并做好心理疏導。

(三)高效救援。救援力量快速響應,應急救援中心第一時間發出救援行動指令,派出工作組、調動隧道救援昆明隊立即攜帶大口徑水平鉆機等救援裝備火速趕往現場。操作人員協同高效,隧道救援昆明隊救援力量飽和式投送,合理分組、班次作業,人員輪換、鉆機不停。快速打通救生通道,隧道救援昆明隊迅速做好場地準備和裝備調試,精準操作大口徑水平鉆機施工,歷時19小時、鉆入坍塌體20.8米,成功打通生命通道。

(四)各方發力。在前方,現場指揮部和派出工作組緊密配合,組織調動各支隊伍分工協作、形成救援合力;在后方,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中心全程跟進、及時指導工作組和國家專業隊有序有效開展救援,并協調提供所需人員與物資等保障。同時,注重發揮專家作用,通過視頻會商等方式,組織隧道救援專家對救援情況開展綜合研判、優化救援方案,實現科學救援。

(五)黨建引領。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中心指導隧道救援昆明隊在救援現場成立臨時黨組織,由現場領隊負責人任支部書記,組織參戰黨員和青年隊員主動請戰、攻堅克難,鼓勵大家不畏艱險、勇挑重擔,切實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和青年突擊隊作用,讓黨旗始終在救援一線高高飄揚。(作者:中國應急管理報記者 富強)


首頁 / 企業概況 / 領導關懷 / 新聞中心 / 黨的建設 / 人才隊伍 / 公示公告

云南省交通發展投資有限責任公司 版權所有?2020

網站建設支持: